望柱 古代大型建筑物及桥梁等,常有石栏杆相衬托,那些支撑石栏杆之间的石柱就叫望柱。古代祭祀的牌、碣、表、标、华表等也叫望柱。 词语解释 1.道旁或桥梁栏杆中的石柱。 望柱-雕饰 望柱头部,常雕饰有龙凤狮猴等动物形象,或草叶花果等植物、几何图案等纹样,形式为圆雕和浮雕,统称为“望柱石雕”。如芦沟桥两旁望柱上之石狮圆雕及故宫望柱上之云凤浮雕,都是名作。 清代之前的望柱一般都较为简单,如明孝陵的望柱只是简单的一根顶部有环饰的石柱。清代的石雕工艺得到很大的发展,望柱的雕刻也越发精美,云柱上栩栩如生的云饰,极富立体感,如此的手笔和气度恐怕只是皇家的宫殿园林才能够作到。
望柱-历史演变 在古代祭祀山川时,立一木制的牌,以表达式其位,称为望柱。古时候望柱也称石柱,又称碣、表、标、华表等。因此今天能见到的华表多为明清两代的实物,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演变成现在天安门前华表的样子,在形体和装饰上自然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2] 望柱-显陵望柱 在显陵陵石像生前有一对望柱,依《兴都志》、《承天大志》记载,把它称为了华表。但根据它的形体应称为望柱,下设八棱形弥弥石座,石座下面是正方形基座。头饰云龙纹圆柱头,柱身也是八角形,身饰云气纹,是整块汉白玉石料雕琢而成,通高6.5米,显得格外雍容挺拔,非常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