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航
最新资讯
客服中心
四合院设计庆德工作室
2012-07-20 14:26:1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中华文化之宅“国宅”
翻开世界文化史,中国文化堪称是东方文化的经典代表,中国影响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在建筑领域,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神”与“韵”,几千年来影响着我们的居住环境、居住思维与居住理念。 按照知名设计师马岩松的理解,西方建筑往往是孤立于自然界而存在,不管是在古代的石头建筑时期,还是后来的钢筋混凝土时期,建筑都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放在自然环境里。而在中国,虽然在建筑技术和工艺上有很多区别,但在人文上,所有建筑都追求跟环境融为一体。中国人自古到今都认为,人和自然是共生的关系。这便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精髓。 然而,从20世纪后期开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饱受到来自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在我们当代的城市住宅建筑之中,已经很难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但是,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拉动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能否重塑其独特的建筑与人居文化,在中国这次人类史中空前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尤显重要。事实上,国人在文化上自信的复苏,已然显现在建筑回归中国风的倾向。秉承“扬”与“弃”的辩证法则,我们有理由认为,对中国风的理解与实践,也应从死板的古建拷贝或单纯堆砌中式元素,逐渐向真正的灵魂原创演进,以求更贴近时代的脉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创造专属中国民众的宜居标准,进而实现国人的居住理想,为中国优秀传统居住文化的延续、传承、弘扬并进一步反过来影响世界,带来新的希望。 作为国人理想的住宅,国宅应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建筑科学结合,形成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容纳各式优秀建筑元素和当代科技并代表低碳节能走向的品质人居。国宅有理由成为中国城市居住建筑的大势所趋,是中国地产业重塑形象的回归之所,它应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归宿,中国人的生活情感归宿。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我们在建筑主题中提出国宅元素,提出了以“中国风•中国情”为建筑主题。“中国风”界定的是建筑风格、建筑形体和建筑造型,这背后,是因为中国人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追求,主要反映在视觉感受上。而“中国情”则是指中国人在长期的东方文化与历史沿革熏陶下的情感积淀,反映在精神享受上是一种大爱的情结。中国人自古爱自然、爱山水,所以我们期冀用这两个词、六个字来概括国宅的内涵。前者意在以建筑作为载体传承我们中国的文化,后者则体现中国人的大爱精神。如果要集中以两个字作为点睛之笔,那就是“美”与“爱”。苏州园林曾经是“中国风•中国情”的优秀代表,它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风与情渗透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中,塑造的绝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更令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封存其中,成为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的传承介质。既能陶冶情操,又可修身养性,便是其建筑功能的终极目的。我们认为,国宅对居住环境的规划,应该充分传承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华建筑优秀元素,无论是其布局、园林、绿植、水系,都融情并韵,耐人品味。 国宅背后最为核心的文化支撑点该是什么?让我们从儒家文化里寻根,我们会发现,一个“和”字可以概括从古至今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性格。延伸至中国居住文化,千年至今,中国人都在不断的求“和”。 “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提是“齐家”,因为只有居住的环境处处和谐,才能冷静地把握住人类发展的主流方向,造福于整个社会。国宅正是坚持以“和”筑家的核心价值,从传统中寻找“和”的精神源泉,并为它赋予新的涵义,要顺应中国最质朴也最华美的精神内核,也要融合西方现代文明与科技的精髓。华中国宅坚持“和为贵•心国宅”的品牌主张,正是从体贴国人最为本质的内心需求出发,意在以中华文化的精神诉求慰藉现代社会的浮躁不安。 当代国宅,需要建立在传统文化的汲取与升华之上,因此绝不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照搬照用,而是要探讨把中国民居建筑优秀的文化特征为现代生活所延续,将中华民族的和谐大爱精神与现代生活所融合。实现“中国风•中国情”的建筑主题,使现代居住环境体现和承载传统文化,达到城市文脉的永续。国宅理应对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强大包容性,国宅所展现的特征是“文明的中国,开放的中国”,所凝聚的是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和谐共处的精神。 华中集团打造的国宅,谋求的是尽得古城生态环境之灵秀,集萃道家“天人合一”之根本,尊崇儒家不事张扬之礼制,弘扬中华建筑之古韵。概言之,华中国宅既是一种宜居理念,又是一种文化理念,我相信,只有把握住21世纪中华文化的真正内涵,才能在打造优质人居的道路上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