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筑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随意留槎的现象非常普遍。砌砖工程中留槎的几种形式及其质量要求,并对施工过程中留槎处置不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砌筑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随意留槎的现象非常普遍,常常表现为留设直槎、阴槎现象,由于接茬塞砌的砂浆不饱满、灰缝不均匀、接茬灰缝不顺直、锚拉钢筋放置长度不够等原因,经常出现一些因砌体接茬、搭接处理质量不好造成的墙体裂缝,或者是在使用环境“因素”作用下被扩大的裂缝问题,致使接茬处的砌体质量得不到保证。从有关震害调查资料显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倒塌或破坏的砖混结构房,破坏部位一般都发生在内外墙的接槎处。可以说,接槎方式的合理与否,对于砌体质量和建筑物整体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砖砌体的留槎形式的正确选定和科学施工,意义重大。 1留槎的形式 砌砖工程中留槎的形式可分为四种:斜槎、直槎、组合槎与马牙槎,具体如下: 1.1斜槎 即先砌砌体逐皮退后形成斜坡式的留样方式,斜槎可设置在外墙与外墙交接处、内外墙交接处以及内墙与内墙交接处。根据《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规定,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但允许在不能同时砌筑时,可以砌成斜槎。烧结普通砖砌体的斜槎长度应不小于其高度的2/3。斜槎留设时,其“斜坡”的坡度尽量均匀,避免过大变化。砌砖工艺中的“盘角”大致是按斜槎留设的。 1.2直槎 即先砌砌体在一个垂直面上留设的接槎。直槎在房屋的转交处是不能留设的,有抗震要求的房屋同样不能留设直槎,其可以留设的情况分为三种: (1)在一面墙体中间留设的直槎。一般是由于所砌筑的墙体较长考虑分段施工而留设的。沿高度方向每隔500mm 就应加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每1/2 砖厚不少于一根Φ4或Φ6钢筋。每边保证伸入墙体500mm,每根钢筋两端均有90°弯钩。 (2)内外墙交接处或内墙交接处留设的直槎。由于施工操作空间限制等原因而不能留设斜槎,在内外墙交接处或内墙交接处可以留设直槎,这种直槎常被称为“阳槎”或“凸槎”,接槎时需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墙厚放一直接为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埋入深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应不小于500mm,末端就有90°弯钩。在实际工作中,常有施工人员仅按1m长钢筋下料,这不能保证足够的长度。应两端均有弯钩,通常需130~140cm才能保证构造要求。 (3)隔墙与主体墙间留设的直槎。
1.3组合槎 即将斜槎和直槎结合起来留设的接槎方式。这种组合式留槎主要是设置在承重墙丁字交接处。此时纵横墙交接可能足内外墙交接,也可能是内墙与内墙交接, 但交接的纵横墙均为承重墙。具体留设方式为:在丁字交接处的1/3 高度部分留设成斜槎,而在上部2/3高度部分留设成直搓,并按直槎要求每隔500mm布设接结钢筋。施工中采取这种组合式接槎是为了更好地使纵横承重端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荷载,避免在丁字交接处的根部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 1.4马牙槎 即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墙体交接处,为了使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砖墙牢固地咬合,增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房屋空间工作性能而留设的一种马牙式的接槎方式。施工中采取先退后进的方式组砌,挑出部分水平长度为60mm(1/4砖),沿高度方向每隔300mm挑出300mm高,若采用的粘土砖为标准砖(240x115x53),则是每隔五皮砖挑五皮砖,若采用的粘土砖为空心砖(240×115×90),则是每隔3皮砖挑3皮砖。另外,沿高度方向每隔500mm(标准砖为8皮砖厚),放置2根Φ6拉结钢筋,从马牙槎边算起,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1m。构造柱所在位置不同,其马牙槎的拉结钢筋布置方式也有所不同。 2留槎的施工质量要求 (1)留槎必须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保证留槎位置正确、拉结钢筋的长度及位置合理。 (2)接槎处砂浆要密,砖缝要平直,每个接槎处部分水平灰缝厚度要求小于 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过10个(优良等级要求不超过5个)。 (3)砖砌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拉结钢筋上不能沾有油渍,拉结钢筋摆放要平直,切忌露筋。 (4)交接处附近设计有门窗洞口,拉结钢筋的长度在难以保证构造所要求的长度时,应将拉结钢筋抵到洞口边,适当增加弯钩长度。 (5)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及房屋的转角处不能留设直槎。 3施工过程中留槎处置不当的原因分析 (1)为了图方便、省事,砌筑工人长期不按照规范规定操作施工,习惯于错误的留槎操作方法。 (2)施工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留槎正确与否不会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对正确留槎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过程不能严格要求。 (3)混淆“L”形转角、“T”形、“十”字形连接处有构造柱和没有构造柱处理的区别。 (4)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处理进度和质量的关系,或者是没有合理安排、规定正确的接茬处理方法。 (5)施工安排不当,不能同时纵、横墙砌筑。 (6)砌体施工,留斜槎操作工作量大,操作不方便。 4解决留槎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工艺、工法知识的学习,强化规范标准的教育培训,培养操作人员的执业能力,强化留槎部位的监督、处理。 (2)总承包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班组的技术交底,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合理安排施工工艺。 (3)组织工法质量管理现场会,针对留槎施工中存在的现象,结合操作实践,正确解读留槎处置方法,指出不合理留槎施工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以往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教训,讲解因果关系,帮助提高对接茬质量的认识,并适时地按照规范标准规定,强制性推行留斜槎施工。 (4)对于因客观条件限制留斜槎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管理程序,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制定保证质量措施后,留直(阳)槎施工,决不能因怕麻烦、图省事,没有原则的将留斜槎改为留直(阳)槎,并保证按照规定加设锚拉钢筋。 (5)由于留直(阳)槎的后续施工是塞填砌筑,为保证连接处砌体施工质量,必须保证:第一,阳直槎的皮数杆控制与后砌墙体的皮数杆控制必须建立在同一控制“50”线上,避免出现后砌砌体施工后出现的水平灰缝不平整,导致搭接不好,局部集中应力造成的破坏,搭接长度不够在极限使用状态下的破坏;第二,后塞砌筑施工时,要把接茬处的浮浆处理干净,用水湿润。砌筑施工时,要按照已设皮数杆的要求,保证砂浆饱满,嵌砖平实,保证灰缝均匀密实;第三,保证按照规范要求,合理放置拉结钢筋,并保证钢筋的数量、直径、长度满足设计规定。 (6)必要时可与设计院联系,在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前提下,根据设计抗震烈度等级要求,通过增设构造柱的方法其处理。 5结语 总之,接茬质量问题涉及结构纵、横墙间的拉结联系,涉及砌体的组砌质量,若不按照规定留槎,必然导致砌体结构的整体质量受到严重地削弱,给工程的使用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造成隐患。因此,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与解决其他建筑质量问题一样,在认真分析造成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再运用综合的方法处理,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适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