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中国古代建筑规范的特殊性
1、建筑设计要满足建筑的规范。然而,古建筑在许多方面没有办法满足建筑规范的要求。比如:古建筑庭院之中,消防车是无法形式进去的,不能满足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尽可能采取其它的保护手段用以解决。比如:采用增加消防栓,安装水管起到防火的作用。
2、设计古村落保护街区等,要考虑古建筑的一系列的配套安全、防火等的要求。主要是对于“人”的安全防火意识教育。不得随便吸烟、不得随便使用明火。
四、中国古代建筑材料的特殊性
1、中国古建筑材料的使用是在某种程度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中国古建筑材料的使用都是采用木材;仿古建筑有使用混凝土构造的材料。其它材料是不采用的。
2、现代在修复一些古建筑时,在门窗方面需要满足室内的保温问题。为此,采用现代的新型材料。但是,绝不能破坏古建筑的外观的面貌。要保持中国古建筑整体的风格与造型的特点。所以,在使用现代材料运用于古建筑时需要考虑建筑传统的风貌与古建筑的特殊性。
3、新材料使用范例:湘雅医院--红楼、北京大学红楼、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美国著名建筑大师:墨菲)。
湖南长沙:湘雅医院--红楼、麻石街--的花岗石
岳阳--张谷英村。天下第一村
江西上栗县--张国焘故居
广州中山七路:陈家祠(纵轴线三路轴线;目前国内最豪华的祠堂)
4、建筑石材:
大门下面石材名称-通槛垫石;山西(王家大院)门下面石材名称--通槛垫石
五、中国南北方古建筑特点
1、北方:四合院、三合院(合院)
单体建筑一般都是独立的建筑
2、南方:天井(合院)
四周建筑围合连在一起,围合一个天井。
六、平面布局
(一)、“间”的组合
1、若干栋建筑组成庭院,若干庭院组成建筑群。宁波--天一阁
2、一层六开间,二层一开间。此阁楼设计采取(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特殊设计。(中间一根柱子)
(二)、中国南北方古建筑轴线特点
1、中国建筑以轴线控制建筑布局。通过轴线之延伸形成“进”的庭院(每一进院落都是有单体建筑“四面围合”而成的院落)
2、有纵轴线也有并列纵轴线。比如:故宫就是并列三条纵轴线。南方广州的陈家祠也是并列三条纵轴线。
3、横轴线--就是由一个院落,沿着横向的轴线向左右延伸。
(三)园林布局
中国园林布局一般没有中轴线,园林建筑是有中轴线的。所以,在一座园林中间不能只设计单纯的园林,还要设计建筑与园林相配合。(也就是说,当设计一处景观时,切不可全部设计成不规则布局。之间要有规则布局的建筑。)
1、中国皇家园林崇尚“蓬莱仙岛”“东海之上有神山,山上常住有神仙”。其主要目的就是向往“长生不老”。
2、近代园林尊崇的“三山五园”“一池三山”自康熙至乾隆朝兴盛的园林形式。
3、皇家园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园林是很大的。然而,江南私家园林收到土地的限制(买地经费),所以园林就不可能太大的原因。
合院与天井
(四)天井的大小是由南北方的气候决定的。
1、北方由于冬季较为寒冷、干燥、夏季少雨。为此,尽可能把院落做的宽敞一些,更多的吸收阳光保暖。
2、南方建筑的屋顶围合成一个很小的天井。四周较大的屋顶主要功能是遮挡雨水,南方气候温和。不用把院子做的很大用以采取阳光。这个天井的功能:采光、通风、遮挡雨水。
3、北方--坎(阴);院子大,更多吸纳阳光。(吸纳阳气)。
① 北方--坎(阴);院子天井大(吸纳阳气)=阴中而抱阳
② 南方--离(阳);院子天井小(屋顶下阴)=阳中有阴
七、中国古建筑南北风格
1、北方建筑风格:质朴厚重;南方建筑风格:轻巧精致。
南北方建筑翼角起翘;北方建筑翼角起翘--缓(现实性);南方建筑翼角起
翘--高;(浪漫主义)
2、北方建筑厚重轻巧(封闭),主要功能--保暖。南方建筑,门窗较大(开敞)(透空)主要功能--通风。
3、北方文化(诗经)讲述是现实主义的;南方文化(楚文化)讲述浪漫主义的。
八、中国古建筑整体比例关系
1、面阔:中国古建筑绝大多数是面阔方向为正面。开间多少决定建筑的总共长度。(日本古建筑:面阔方向为--平入。山花面方向叫--妻入)
2、进深:进深大小决定屋面高低。
3、由于功能的需要,进深要加大。中国古代古建筑就在原有的单体建筑的前面,增加一个建筑--这就是(勾连搭做法)一殿一卷做法(前面轩廊后为殿)。
九、屋顶造型的推山与收山
1、推山法(用于庑殿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将两山面向外推出,使得正脊加长,两山面变得更为陡峻(山面弧形加大与正面弧度同行,所采用的一种传统做法)
2、收山法(用于歇山建筑),
十、视线分析
1、古建筑设计是要在设计之前要做认真、仔细的建筑宽、高的视线分析。视线分析,要考虑到古建筑的宽与高的比例关系。同时,要考虑建筑物与人们观赏的最佳效果。当设计一个古建筑时,需要在一定远的距离要能看到古建筑的全貌。如果,在一定的距离位置上看不到建筑之全貌时,这个建筑设计是失败的。
2、人与建筑物越远,视线夹角越小对建筑物全貌看到的最清楚。
十一、中国古建筑等级样式
1、庑殿顶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建筑样式。
开间等级:开间十一开间、九开间、七开间、五开间、三开间
2、歇山顶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等级次于庑殿顶的建筑样式。
3、悬山顶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等级次于歇山顶的建筑样式。
4、硬山建筑,古建筑等级次于悬山顶的建筑样式。
包括:南方封火山墙硬山建筑。(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建筑样式)
5、卷棚硬山建筑。
6、盔顶建筑,类建筑形式多用于,阁楼、塔(塔林)等的顶部(南方居多)。
7、盝顶
8、攒尖顶式建筑,多用于园林“点景”。
十二、中国大木结构古建筑
1、抬梁式(叠梁式)
① 抬梁式建筑,柱与柱之间的跨度较大,可以满足室内较大空间的需要。
② 抬梁式建筑,较为废材料。(适合用于大型建筑)
③ 北方地区古建筑,多数是抬梁式建筑样式。
2、穿斗式建筑(一榀屋架)
① 穿斗式建筑与抬梁式建筑。承载屋架的桁与檩下有一构建“枋”。
② “枋”是穿斗式木架的连接拉力的基本构建。
③ 穿斗式建筑结构的柱子,落地较多不适合较大型的殿堂,落地柱子影响殿堂内部空间的利用。为此,在建造较大建筑时,采用抬梁式做法。能满足室内空间的利用。穿斗式建筑适合于民居的室内多房间分割与利用。
出挑
① 斗拱出挑(宫殿檐口出挑)
② 叠涩出挑(北方建筑后檐墙)
③ 南式 挑枋出挑、七字出挑(南方民居)。
④ 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最适合制作--吊脚楼(干栏式建筑)七字出挑。
3、井干式
① 井干式(东北的--木科楞)
4、攒尖式(伞架式)
5、斜梁式(近似-人字架) 此种结构形式较为古老,例如:在湖南的湘西、湘西南、湘南的瑶族、苗族少数民族还在使用这种结构方法。斜梁式屋架做法与西方的坡屋顶内的人字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6、砖石拱券结构
① 赵州桥
② 墓穴地宫的拱券构造。无梁殿:天坛斋宫。资料
7、筒体结构
①
8、墙承重结构(山墙搁檩)
① 简单屋架形式,直接在山墙上面搭放“檩”。不需要木柱的屋架,节省了许多木材及工料成本。
② 这种建造房屋的方法是靠墙壁(山墙)来承重屋面整体何在、重量,适合于普通的民居建筑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