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交流古建筑
网友1:从《营造法式图样》来着?不知道有没有更清楚的表达(我看悬,现代再版法式都没收到的细节做法,其实也许根本就没有)2018-9-4 12:45回复。
网友2:至于梭柱的下段的卷杀法还是有一些猜想的,主要问题还是对“其柱身下一分杀令围径与中一分同”里面“中一分”如何理解吧。 而且华头子到了那版中变成“六分头”了。 国主:无论如何都不是六分头吧,这个就是时代穿越都没穿对啊。(哈哈哈!)
网友奇人论坛:非要有什么“定制”也只能在法式里找?想想看设计大木构件加工细节的只有两个部分。 四卷·大木作制度一·枓 “造斗之制有四。 一曰栌斗---底四面各杀四分,欹【幽页】一分。 二曰交互斗----(没提) 三曰齐心斗----(同上) 四曰散斗------(咳咳) 网友1:凡交互斗、齐心斗、散斗皆---底四面各杀两分,欹【幽页】半分。”没了、没了。 据说很多小斗维修时更换过,没有保持皿斗特征----为啥我想到了夹际柱子 。
网友2:归根结底还是官式建筑铺张浪费造成了这个问题吧。否则的话,草栿就是个天花梁,细一点,托得住天花足矣,你看那么大的料,还以为要杀牛呢,结果就没多少承重功用。如果就是一道用材纤细,不疼不痒的天花梁的话,长在哪里也矛盾不了。
网友5:只要官式营造不计工本的基调不改观,进去也得变得早晚跟宋官式明栿一样----且看明官式里面的穿枋,太庙前殿就很典型。哎呀您是个穿枋啊。。。我当您是草栿来着......啥?没承天花?就这身板,天花肯定没问题,直接当大柁都行活脱脱明栿再世啊。
网友2:明清官式里的大额确实是有明栿之风。其实明明东大殿和观音阁身上明栿看着还是很舒服的,到了宋官式就开始显得累赘了。
网友2:明栿和平棊间的空隙越来越小,铺作和驼峰没有了施展的空间,反而显得顶部布局逼仄局促,充斥着大木。
网友2:说来也可笑,当初《法式》修撰,初衷就是为了矫正当时建筑营造过于铺张浪费的问题,简化施工手续,减省工料,杜绝浪费。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了。
最后是元构永乐宫三清殿和清官式中的做法。虽然明清官式(大式)中挑尖梁似乎再次卷入了铺作的功能,但其结构上与诸简化殿阁的传承性十分明显。当初不被宋官式收录的简化殿阁做法,最终也要登上大雅之堂。

|